這是一個非常常見、也令人挫折的問題:「我明明吃很少,為什麼還是胖?
其實這背後有許多可能的原因,並不是你懷疑的人生不公平 😅,而是你的「吃很少」可能只是表象,真正的問題可能出在代謝、飲食組成、生活習慣與錯覺認知

🔍 可能原因一:熱量雖少,但組成錯誤

你可能吃得少,但內容:

  • 高油脂(如炸物、堅果、奶茶、甜點) → 熱量密度超高
  • 高糖、高精緻澱粉(如白麵包、飲料、餅乾) → 容易造成血糖震盪、胰島素分泌增加,促進脂肪儲存

💡 重點不是吃多少份量,而是吃了多少「熱量」與「糖+油」組合

🧠 可能原因二:低估攝取量,高估消耗量

很多研究指出,大多數人低估自己吃的熱量 30%~50%

例:

  • 無意識吃小餅乾、喝含糖飲料
  • 煮菜時多加一匙油(1湯匙油=約120大卡)
  • 沙拉+濃醬(醬比菜熱量高)
  • 喝一杯含糖手搖飲=一個便當熱量

🛌 可能原因三:基礎代謝低,活動量不夠

  • 久坐、少運動 → 基礎代謝率下降
  • 長期節食 → 身體自動進入「省電模式」,把能量花得更慢
  • 睡眠不足 → 讓飢餓素上升、瘦素下降,容易暴食
  • 年紀增長 → 肌肉量流失,代謝自然下降

🧬 可能原因四:荷爾蒙或健康問題

  • 胰島素阻抗:容易囤積脂肪、難以燃脂(尤其腹部)
  • 甲狀腺功能低下:代謝慢、容易水腫、怕冷
  •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(PCOS):女性常見,瘦身困難

如懷疑自己有這些狀況,建議抽血檢查(空腹血糖、胰島素、甲狀腺功能等)。

📌 解法建議

  1. 紀錄飲食
    用APP(如 MyFitnessPal、FatSecret)紀錄每餐攝取,避免熱量盲區。
  2. 提高蛋白質攝取
    蛋白質有飽足感,也能保肌肉、防止代謝變低。
  3. 進行阻力訓練(重訓)
    增加肌肉量 = 提高基礎代謝率。
  4. 保持規律睡眠與步行
    睡好、走多,有助於脂肪代謝與荷爾蒙穩定。

✅ 總結一句話:

吃得少 ≠ 吃得對,也不一定有消耗掉。
瘦身是一場「營養策略+行為習慣+代謝管理」的綜合戰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