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孕或哺乳期進行醫美療程屬於高風險族群,多數情況下不建議進行,尤其是涉及藥劑注射、麻醉或能量治療的療程。原因在於此階段母體與嬰兒都較敏感,藥物代謝、荷爾蒙變化及免疫狀態不同於一般人,稍有不慎可能對孕婦或嬰兒造成潛在影響。以下將依療程類型、潛在風險、哺乳考量及安全替代方案進行說明:

1. 為什麼懷孕與哺乳期間需謹慎考量

  • 藥劑安全性未知

    • 多數醫美藥劑(如玻尿酸、肉毒桿菌、麻醉藥)缺乏足夠的孕婦臨床試驗,因此安全性無法保證

  • 能量型療程風險

    • 雷射、射頻、超音波等可能造成組織升溫,尚無證據證明對胎兒完全無害

  • 免疫力與荷爾蒙影響

    • 孕婦皮膚敏感性升高,容易出現紅腫或色素沉澱

    • 傷口癒合能力可能較差,感染風險增加

  • 哺乳期考量

    • 注射藥劑與口服藥物可能透過乳汁影響嬰兒


2. 懷孕期間常見醫美療程的建議

 
療程類型建議原因
玻尿酸、肉毒注射 ❌ 避免 藥劑安全性未確認,可能影響胎兒發育
雷射、美白光療 ⚠️ 不建議 皮膚反應較不穩定,且缺乏孕婦安全性數據
化學換膚、果酸煥膚 ❌ 避免 高濃度酸類吸收風險高,可能影響胎兒
抽脂、隆鼻、拉皮等手術 ❌ 禁忌 需麻醉,手術風險與胎兒安全疑慮大
基礎保養型療程 ✅ 相對安全 僅限於表層護膚,如清粉刺、補水保濕,且須使用低刺激產品

3. 哺乳期的注意事項

  • 藥劑注射

    • 肉毒桿菌、玻尿酸、膠原增生劑等仍建議避開,因缺乏相關安全研究

  • 口服或外用藥物

    • 淡斑藥膏、抗痘藥物等部分成分可能經乳汁傳遞

  • 能量型療程

    • 若必須進行,需確認療程不會使用藥劑或影響乳汁分泌,並經專業醫師評估


4. 安全替代方案

在懷孕與哺乳期間,建議以基礎護理為主,避免侵入性療程:

  • 加強保濕:選擇低敏、無香料、無酸類成分的產品

  • 嚴格防曬:使用物理性防曬(氧化鋅、二氧化鈦),避免化學性防曬成分

  • 溫和清潔:避免使用含高濃度酸或酒精的潔面產品

  • 飲食與生活作息調整:充足睡眠與均衡營養,有助維持皮膚狀態


5. 術後與術中風險評估

  • 麻醉藥物:可能影響胎盤血流,應全面避免

  • 藥物殘留:部分藥劑代謝需經肝腎處理,孕婦代謝壓力大

  • 嬰兒影響:哺乳期用藥或注射後,部分成分可能進入乳汁


總結

懷孕與哺乳期間,大部分醫美療程都建議延後,尤其是侵入式或使用藥劑的療程,如玻尿酸、肉毒、雷射、化學換膚與抽脂等。此時首重母體與嬰兒安全,建議以基礎保養與防曬為主,等產後、哺乳結束、身體狀態穩定後,再在專業醫師評估下進行醫美療程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