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美療程後是否能搭配醫療級保養品,需依療程類型、皮膚狀態與產品性質來判斷。若使用得當,醫療級保養品能加速修復、增強療效,但若選擇不當或過早使用刺激性成分,反而可能引起紅腫、乾癢或反黑。以下整理不同情況與注意事項:
一、低侵入性療程
適用對象:肉毒桿菌、玻尿酸、膠原增生針、PRP、電波拉提、音波拉提等
-
特點:皮膚屏障完整,針孔微小且恢復快
-
建議:
-
術後當天避免擦拭任何產品於針孔部位。
-
隔天起可依醫師建議,使用低敏感修護型醫療級保養品,如:
-
神經醯胺、玻尿酸:保濕修復
-
積雪草、維他命 B5:舒緩泛紅
-
-
避免含酸類、果酸、A 酸、酒精的高刺激產品。
-
二、膚質改善療程
適用對象:皮秒雷射、彩衝光、淨膚雷射、果酸換膚等
-
特點:療程後皮膚會暫時性發紅、變薄或出現輕微結痂
-
建議:
-
立即修護:選擇溫和型修護產品,避免任何刺激性成分。
-
可使用:B5 修護凝膠、神經醯胺精華、醫療級舒緩乳霜。
-
-
避免刺激:術後至少7 天內避免以下產品:
-
酸類(果酸、水楊酸、杏仁酸等)
-
維他命 A 酸衍生物
-
高濃度美白精華或去角質產品。
-
-
防曬是關鍵:使用溫和型醫療級防曬品,避免物理摩擦。
-
三、深層換膚、高能量或微針療程
適用對象:CO₂ 飛梭雷射、TCA 深層換膚、深層微針
-
特點:皮膚屏障受損,恢復期較長
-
建議:
-
術後7 天內僅使用醫師指定的修護產品與藥膏。
-
待傷口結痂脫落、皮膚屏障重建後,再逐步導入醫療級保養品。
-
先從高保濕、低敏感產品開始,再視膚況添加美白或抗老成分。
-
四、醫療級保養品使用原則
-
遵循醫師建議
醫師會依據療程能量與皮膚狀態,決定何時導入、用哪些產品。 -
先修護、後進階
-
術後初期:專注於保濕、舒緩、修護。
-
完全恢復後:再使用抗老、美白、煥膚型產品。
-
-
避免自行嘗試刺激性產品
部分醫療級產品濃度高,若使用時機不當,反而導致紅腫、乾癢或色素沉著。 -
防曬是關鍵
幾乎所有醫美療程後,防曬都是維持效果與避免反黑的核心。
總結
-
低侵入性療程:隔天起可使用溫和修護型醫療級保養品,避免刺激性成分。
-
膚質改善療程:術後7 天內以保濕、舒緩為主,暫停酸類及高濃度美白產品。
-
深層換膚或高能量療程:術後初期僅用醫師指定修護產品,待皮膚屏障恢復後再導入其他醫療級保養品。
-
全程防曬:選擇低刺激防曬產品,避免反黑與延遲修復。
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