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傷口出現「膿」,這通常表示感染了,絕對不是正常恢復現象,應該盡快處理,避免惡化。以下是你可以採取的第一時間處理方式與是否該就醫的判斷標準。
🚨【先判斷:這是不是「膿」?】
你看到的可能是以下幾種狀況:
| 分泌物外觀 | 可能原因 | 處理建議 |
|---|---|---|
| 微量透明或淡黃色液體 | 正常傷口滲出液 | 清潔後觀察即可 |
| 濃稠、黃白色或帶綠色、氣味重 | 膿,代表感染 | 需要醫師處理,不建議自行擠壓 |
| 淡紅色液體或血水 | 正常血清滲液或血水 | 觀察是否增加,再判斷是否就醫 |
| 褐色、黏稠、量多,合併異味 | 嚴重感染或組織壞死 | 急需回診處理,可能需清創或抗生素 |
🛠【第一時間你可以怎麼做】
✅ 正確處理步驟:
- 先洗手 ➜ 避免進一步污染傷口
- 用生理食鹽水輕輕沖洗傷口
- 可用紗布沾鹽水清潔流膿區域,不要用力搓或擠
- 避免自行擠壓膿液!
- 擠壓可能讓感染擴散到更深層,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
- 乾淨紗布覆蓋傷口,保持乾燥透氣
- 暫停使用任何保養品、化妝品、油膏或貼膠帶在傷口上
❗何時一定要立刻回診或看醫生?
請立即就醫或回手術診所,如果出現下列任何情況:
- 傷口明顯紅腫熱痛,有擴大跡象
- 膿液連續好幾天都持續流出
- 傷口邊緣變硬,出現小膿包或潰爛
- 出現發燒、寒顫、全身不適
- 有異味、變色、結痂下方濕濕的感覺
- 曾經有糖尿病、免疫力低下、容易感染的體質
💊 是否該吃藥/擦藥?
這類情況通常需要醫師評估開立抗生素(口服或外用),自行亂塗消炎藥膏(如百多邦、優碘等)可能會讓情況惡化或延誤治療時機。
若你原本已拿到口服抗生素但提早停藥,也可能導致感染復發,這時應主動告知醫師。
🎯 總結建議
| 狀況 | 建議 |
|---|---|
| 微量清澈滲液 | 屬正常,保持清潔即可 |
| 黃白色膿液 + 紅腫熱痛 | 有感染,建議立即回診 |
| 膿合併發燒、頭暈 | 可能為嚴重感染,應緊急就醫 |
| 不確定是膿或血水 | 可拍照、紀錄、詢問醫師或診所 |
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