術後或受傷後的冰敷是非常重要的急性期處理方法,能有效減少腫脹、止血、緩解疼痛。不過冰敷的時間、頻率與方式都很重要,用錯反而可能造成凍傷或影響癒合。

🧊 冰敷的建議時程與頻率

時間點建議做法
受傷或術後的前24~48小時內(急性期) 冰敷每次10~15分鐘每1~2小時一次
一天最多冰敷時間 建議不超過6~8次/每天
48小時後若仍腫脹或瘀青擴散 可持續冰敷到第3天,但若症狀穩定可改為溫敷

✅ 冰敷的正確方式

  1. 冰袋或冷凍保冷袋外包毛巾/紗布,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,以免凍傷
  2. 輕輕敷在患部,不加壓,也不要來回摩擦
  3. 術後有敷料者,冰敷時避免讓傷口受潮(濕氣會造成感染風險)
  4. 避免睡覺時冰敷,以免時間過長、皮膚凍傷

⚠️ 注意事項

  • 冰敷不是越久越好,過久會造成血管收縮過度,反而影響癒合
  • 如果出現皮膚變白、麻木、刺痛感,請立刻停止冰敷
  • 若有傷口發炎、膿腫或感染症狀,冰敷不適用,需就醫處理

💡 總結:冰敷 3 原則

每次10~15分鐘
每1~2小時一次
🧼 包毛巾、不接觸皮膚

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