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躍深蹲(Jump Squat)是一種高強度的爆發力訓練,結合了傳統深蹲與跳躍動作,不僅能增強股四頭肌、臀大肌、腿後肌群與小腿肌群,還能提升下肢爆發力、核心穩定與運動表現。不過,由於關節負荷較大,適合有一定基礎的訓練者進行。以下是詳細的動作指南:
動作流程
-
起始姿勢
-
雙腳與肩同寬或略寬,腳尖微微朝外 5°~15°。
-
收緊核心,挺胸,肩膀放鬆下沉,保持脊椎中立。
-
雙手自然下垂或放於胸前,以協助平衡與爆發動作。
-
-
下蹲動作
-
吸氣,臀部先向後坐,進入深蹲姿勢。
-
大腿下降至與地面平行或略低,膝蓋方向與腳尖保持一致。
-
核心保持收緊,避免腰椎過度拱起或塌陷。
-
-
爆發跳躍
-
在底部位置快速發力,腳跟與前腳掌同時推地,臀大肌與股四頭肌主動伸展,完成向上的爆發跳躍。
-
雙手可同步擺動,協助增加跳躍高度與穩定性。
-
-
緩衝落地
-
落地時以腳尖到腳跟順序接觸地面,膝蓋微彎、臀部略向後移,幫助吸收衝擊。
-
避免僵硬落地,以減少膝蓋與踝關節壓力。
-
落地後立即進入下一次深蹲,形成流暢連續動作。
-
組數與次數建議
-
初階者:2~3 組 × 每組 6~8 次,休息 60~90 秒。
-
中階者:3~4 組 × 每組 10~12 次,休息 90 秒。
-
進階者:4~5 組 × 每組 12~15 次,可搭配間歇衝刺或波比跳進行高強度循環。
一週練習頻率
由於屬高衝擊訓練,建議每週 1~3 次,避免連續訓練,以保護關節與避免肌肉過度疲勞。
動作要領重點
-
手指與腳掌發力
-
起跳時腳趾與腳掌前緣需主動抓地,配合腳跟同步推力,形成全腳掌發力。
-
落地時腳掌先著地,再由腳跟分散衝擊力,避免單點受力。
-
-
肌群啟動
-
爆發跳躍時以臀大肌與股四頭肌為主要動力,腿後肌群協助伸展。
-
核心收緊穩定骨盆,避免腰椎過度晃動。
-
-
身體控制
-
跳起過程保持軀幹直立,避免過度前傾影響平衡。
-
落地時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,避免內扣導致膝關節受傷。
-
提示與小技巧
-
初學者可先練習緩衝落地,掌握腳尖先著地、膝蓋微彎吸收衝擊的技巧。
-
想提升爆發力可嘗試慢下蹲快起跳,在底部停頓 1~2 秒再快速跳起。
-
若想挑戰核心穩定,可在最高點將膝蓋微收於胸前或雙手過頭。
-
可結合間歇訓練:例如 20 秒跳躍深蹲 + 40 秒休息,連續 6~8 組。
-
若訓練環境允許,建議在防震瑜伽墊或木地板上進行,降低對關節的衝擊。
注意事項
-
膝蓋切勿內扣,否則會大幅增加韌帶壓力,尤其是前十字韌帶。
-
腰背需保持中立,避免過度前傾或後仰造成腰椎壓迫。
-
腳跟不可離地過早起跳,以免爆發力不足且膝蓋負擔過重。
-
若有膝蓋舊傷、踝關節不穩、腰椎問題者,應避免或選擇低衝擊替代動作,如徒手深蹲或臀橋。
-
避免在堅硬水泥地或不平地面上訓練,以防止關節受傷。
跳躍深蹲能同時提升下肢爆發力、肌耐力與心肺能力,是徒手腿部訓練中非常高效的動作。但由於屬高衝擊訓練,建議與傳統深蹲、弓箭步、臀橋等低衝擊動作搭配使用,以兼顧肌力與關節保護。
"
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