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手伏地挺身(Clap Push-up)屬於徒手訓練中高強度的爆發力型胸肌動作,同時訓練胸大肌、肱三頭肌、前三角肌以及核心穩定性。由於動作需要強大的推力和身體控制力,非常適合想增加力量爆發力與胸肌線條的人,但對初學者來說挑戰較高。以下是完整詳解:
動作流程
-
起始姿勢
-
雙手撐地,手距略寬於肩膀,手指朝前微微外展。
-
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腳尖撐地,核心收緊,頭、背、臀、腳後跟保持一直線。
-
-
下放動作
-
吸氣時慢慢下放身體,胸口接近地面,手肘微向外開約 45 度,保持胸肌張力。
-
-
爆發推起
-
在胸口接近地面時,快速用胸肌與三頭肌爆發力量將身體推起。
-
雙手離地時迅速拍手一次,拍完立即回到落地姿勢。
-
-
緩衝落地
-
手掌回到原位,手肘微彎進行緩衝,避免手肘鎖死或直接硬碰地面。
-
穩定後立即銜接下一次動作。
-
組數與次數建議
-
初階者:2~3 組 × 4~6 下,可先從跪姿或低平台進行過渡訓練。
-
中階者:3~4 組 × 6~10 下,專注爆發力與穩定落地。
-
進階者:4~5 組 × 10~15 下,可搭配負重背包或雙拍手進階版本。
拍手伏地挺身屬於高強度動作,不需要大量次數,質量比數量重要。
一週練習頻率
建議每週 1~2 次,避免與其他胸部爆發力訓練(如下斜負重伏地挺身或波比跳)安排在同一天,給予至少 72 小時恢復。
動作要領重點
-
手指與掌心發力
-
食指與拇指為主要推力點,小指輔助穩定,手掌完整貼地推起。
-
-
胸肌與三頭肌
-
起爆時胸大肌負責初段推力,肱三頭肌負責完成伸展與加速。
-
-
核心穩定
-
核心保持收緊,避免身體「掉腰」或塌陷,否則會影響爆發力。
-
-
肩胛控制
-
推起時肩胛骨下沉穩定,避免聳肩或夾頸。
-
提示與小技巧
-
初學者可先用「跪姿拍手伏地挺身」或「上斜拍手伏地挺身」降低難度。
-
練習前可先進行標準伏地挺身與寬距伏地挺身,暖身胸肌與肘關節。
-
下放時可比標準伏地挺身稍快,爆發時集中所有力量於一瞬間。
-
想進階可嘗試「雙拍手伏地挺身」或「拍胸拍手組合」增加挑戰。
-
避免在光滑地板上訓練,防止手掌落地時打滑。
注意事項
-
爆發推起時必須完整控制,不要為了拍手而盲目跳起,否則落地時手腕或肘關節容易受傷。
-
若核心穩定不足,會導致腰椎塌陷並增加腰部壓力,需先強化核心。
-
建議先能完成 15 下標準伏地挺身後再嘗試拍手版本。
-
避免在過於堅硬的地面上訓練,建議使用瑜伽墊或訓練墊緩衝。
-
有肩膀、手腕、肘關節舊傷,或核心穩定性不足、體重過重者不適合直接進行拍手伏地挺身,可先選擇低衝擊版本。
拍手伏地挺身能在徒手訓練中同時提升胸肌線條、上肢力量與爆發力,適合已具備一定基礎的訓練者,透過循序漸進與核心穩定控制,能有效達到胸肌高強度刺激。
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