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斜啞鈴飛鳥(Incline Dumbbell Fly)是一個針對胸大肌上部的孤立訓練動作,能有效雕塑上胸線條,讓胸型更飽滿立體。它和上斜啞鈴臥推不同,主要強調胸肌開合,不是推舉力量,因此重量選擇與動作控制非常重要。以下是完整詳解:
動作流程
-
準備姿勢
-
調整長凳至 30°~45°上斜角度,避免過於陡峭,否則會偏重肩膀。
-
平坐於凳上,雙腳踩穩地面,核心收緊。
-
兩手各握一啞鈴,採 掌心相對握法。
-
將啞鈴舉到胸口上方,雙臂自然微彎,肘關節保持 10°~15° 角度。
-
肩胛骨略微夾緊向下沉,胸腔自然打開。
-
-
下放動作
-
吸氣時,緩慢將雙臂向兩側張開,保持肘部固定,不要鎖死也不要彎曲過大。
-
控制啞鈴下降,直到胸肌上方明顯感受到拉伸感即可,避免下放過低。
-
-
回收動作
-
吐氣時,以胸肌內收力量帶動手臂,沿半圓弧軌跡將雙臂合攏於胸口上方。
-
啞鈴回到頂端時,保持相距一拳寬,避免碰撞。
-
在頂端稍停 1 秒,主動擠壓胸肌,強化收縮感。
-
組數與次數建議
-
初學者:3 組 × 12~15 次,重量偏輕,專注於動作控制與肌肉感受。
-
中階者:4 組 × 10~12 次,中等重量,增加胸肌刺激。
-
進階者:4~5 組 × 8~10 次,可稍加重量,但須維持動作標準。
-
組間休息 45~75 秒,依訓練強度調整。
一週練習頻率
建議每週 2~3 次,通常安排在胸肌訓練日,放在上斜啞鈴臥推或平板臥推之後,作為胸肌上部的孤立雕塑動作。
動作要領重點
-
手指與握法
-
採 全握法,拇指環抱握柄,避免手腕過度後折。
-
手掌保持穩定,控制啞鈴不要晃動。
-
-
主要肌群
-
胸大肌上部是發力核心。
-
-
輔助肌群
-
三角肌前束、肱二頭肌長頭、前鋸肌、核心肌群。
-
-
肩胛骨控制
-
肩胛骨微夾且下沉,避免聳肩,以免肩膀代償胸肌。
-
-
肘關節固定
-
全程保持微彎,避免鎖死或擺動,確保胸肌主導發力。
-
提示與小技巧
-
重量控制:選擇能讓你「慢下快上」且動作標準的重量,過重容易轉為推舉動作,失去飛鳥效果。
-
動作軌跡:保持啞鈴在胸口上方做半圓弧形路徑,不要上下直線移動。
-
動作節奏:建議 下放 3 秒、收回 1~2 秒,強化離心收縮與肌肉張力。
-
拉伸與收縮:下降時感受胸肌被充分拉伸;頂端稍作停頓,主動擠壓胸肌,增強訓練效果。
-
角度調整:上斜角度建議在 30°~45°,避免過高導致肩膀壓力過大。
注意事項
-
避免肩關節過度拉扯:有肩袖舊傷或肩部活動受限者應謹慎。
-
不追求重量:這是胸肌孤立訓練,不適合大重量爆發動作。
-
手腕中立:避免過度後折,以免手腕疼痛。
-
核心收緊:防止腰椎過度拱起導致下背壓力過大。
-
呼吸控制:下放吸氣、回收吐氣,保持穩定呼吸。
-
不適合人群:
-
肩關節或肩袖損傷者
-
無法穩定核心或腰椎者
-
初學者若胸肌控制力差,建議先練上斜啞鈴臥推再進行飛鳥
-
如果你想讓胸大肌上部線條更立體飽滿,上斜啞鈴飛鳥非常適合作為上斜推舉之後的輔助雕塑動作,尤其適合搭配中低重量、慢節奏控制來強化胸肌張力。
如果你希望,我可以幫你規劃一份胸肌上部強化訓練菜單,將這個動作與上斜推舉、俯角伏地挺身組合起來,讓效果更顯著。
你需要嗎?
"
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